碳匯新知電子報

2024/3/11 雙周報第一期

各位先進好,
因應執行農業部「淨零排放-研發農業部門增匯技術及其誘因機制」前瞻計畫(以下稱本計畫)辦理新知共享,
提升執行團隊間對於國內外自然碳匯方法技術、增匯技術、碳權認證交易、淨零政策等
即時新聞資訊隨時掌握,以EDM電子報的形式辦理。

3月摘譯文章

發布日期:2024/1/10   發布平臺:miragenews.com

泥炭地碳匯受植被、暖化、氮的影響

泥炭地,擁有全球土壤碳庫三分之一含量,是重要的碳匯。 全球氣溫預計在本世紀內會提升2至5度,氮分解量預計會增加2至3倍。此外,植被組成會受氣候變遷、養分有效性及人為活動影響。根據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研究人員調查發現,氮含量提升會減少泥炭二氧化碳淨吸收量,但不影響禾本科為主的碳吸收。此外,由於暖化和人為活動,將導致植被組成影響甚大。 因此,除了減少燃燒化石燃料及施用含氮肥料外,保護植被組成亦是維持泥炭地和碳匯的重點。


點此看全文 >

新聞發布期間:113/2/21 ~ 113/3/5

發布日期:2024/2/21   發布平臺:RECCESSARY

產品不是寫「碳中和」就行 四大對策讓企業避免陷入漂綠爭議

近年來,漂綠現象引起全球政府關注。歐洲議會通過《消費者賦權綠色轉型指令》,禁止企業使用含糊的環境聲明,美國《綠色指南》也將更新法案,反映最新環境標準。 各國政策旨在防止企業誤導消費者,強調真實、具體、可比較和可驗證的環境聲明。法案修訂已影響企業,例如Walmart和Kohl’s因虛假宣稱遭到訴訟。企業應遵循準確、具體、可比較和可驗證的原則,避免落入漂綠風險,並建立透明的溝通橋樑。

點此看全文 >
發布日期:2024/2/21   發布平臺:奧丁丁新聞

雲林與豐田工業區廠商推動永續農業 豐泰文教基金會分享碳抵減經驗

雲林縣政府與豐泰文教基金會合作,於豐田工業區舉辦「有機友善農業平台暨碳抵減」分享會,介紹永續農業理念。 雖然雲林縣農業產值在全國排名前三,但有機種植面積僅佔5.19%,仍需更多支持。豐泰文教基金會透過與農民合作,推動有機農業,截至2023年已減少大量農藥、化肥使用並降低碳排放量。 豐泰企業團膳中有機食材比例逐步提高,並感謝雲林縣政府農業處促成此次合作。企業減碳是未來趨勢,有機友善農業平台不僅幫助小農推廣有機農業,還可捐贈給公益團體和學校,同時減少碳排放。 農業處將持續與企業合作,推廣有機農業,實現節能減碳,愛護地球。

點此看全文 >
發布日期:2024/2/21   發布平臺: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鷲你一起來~2024植樹節,公私協力固碳造林新森活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將於3月9日與臺北市立動物園共同舉辦「2024植樹節-公私協力碳匯造林活動」,同時慶祝動物園110週年慶。 活動邀請市民與鷲鷲一起植樹,推動環境永續與地球碳匯。市政府積極推動環境永續政策,如北市淨零自治條例,透過植樹造林增加自然碳匯。 活動結合市府三貓2.0計畫,並與多個單位合作辦理,邀請企業認養樹苗並進行環境教育。預計種植光臘樹、無患子、烏來杜鵑等200株苗木,企業可協助認養2000株。 活動當日贈送樹苗並呼籲民眾自備環保袋,全程免費,線上報名開放110組家庭/團體植樹體驗名額,報名詳情請參考臺北市坡地環境教育網或臺北大地誌臉書粉絲專頁。

點此看全文 >
發布日期:2024/2/22   發布平臺:今周刊

2024歐盟永續新制》放寬綠色技術投資,淨零工業法案是什麼?

2024年2月6日,歐盟理事會和議會公佈了淨零工業法案臨時協議,旨在加強管制歐洲淨零技術產品製造供應鏈。 該協議包含三項目標、策略性淨零技術清單三個標準及八大領域,主要目標是促進對確保歐盟氣候中和目標的關鍵產品產能的投資、為歐盟淨零產業創造簡單的法律框架、以及到2030年用國產清潔技術滿足歐盟40%的國內需求。 協議旨在放寬綠色技術投資條件、創建淨零工業谷、簡化許可授予程序等,以支持快速轉型達到氣候中和。該協議待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正式通過後實施。

點此看全文 >
發布日期:2024/2/22   發布平臺:Data Centre Dynamics

EU agrees to make standards to certify carbon removal

EU initiates provisional agreement for certifying carbon removal projects, aiming to combat global warming. Framework covers various methods, emphasizes sustainability. Criteria include measurable, long-term storage adding to existing efforts. Climeworks supports initiative, urges EU-wide adoption. Aligns with EU's goal of climate neutrality by 2050.

點此看全文 >
發布日期:2024/2/22   發布平臺:聯合報

氣候變遷影響 台灣森林大火風險增…北部、中部更顯著

台灣高溫多濕,過去大幅減少了森林火災,但氣候和生態環境改變中,最新研究顯示未來台灣森林火災風險將明顯增加。 中興大學與美國猶他州立大學合作的研究分析不同氣候情境下2021年到2100年的預測,發現未來火災高峰季節可能提前至11月到4月的乾季, 尤其在北部和中部風險更為明顯。研究證實了先前發生的苗栗和高雄等森林火災預測,強調了氣候變化對火季延長和植被改變的影響。 柳婉郁指出,現行防火管理策略需重新評估,未來台灣應積極應對氣候變遷,保護生態系統和人類安全。王世宇建議整合最新氣候預測以發展更有效的防火策略,政府應加強法令、防火教育,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點此看全文 >
發布日期:2024/2/22   發布平臺: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農業部推土壤管理新方法,讓台灣賺碳匯不只靠種樹

農業部表示,全國森林碳匯已能抵消國內溫室氣體排放量的7.36%,並設定2040年增加100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碳匯目標。 為此,農業部於春節後將引入數種改進農業土壤管理的方法學,以達成目標。其中,推動草生栽培、使用有機肥料以及改變肥料施用方式等措施被提及。 這些方法有助於減少土壤裸露、提高土壤有機質固定、降低碳排放,並強化把碳抓在土壤中的效果。透過這些措施,農業部致力於提升農業對氣候變化的調適性,同時實現淨零排放目標。

點此看全文 >
發布日期:2024/2/23   發布平臺:中興大學媒體公關組

攜手邁向淨零永續 推動本土碳權發展 中興大學與碳交所簽署「台灣自然碳匯推廣合作備忘錄」

國立中興大學與臺灣碳權交易所合作推動台灣自然碳匯計畫,以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該計畫將提供相關課程,增進農產業對碳權產業的認識與參與度。 臺灣碳權交易所成立於2023年,致力於透過經濟誘因推動淨零排放目標,並提供碳權交易、諮詢和淨零教育等服務。合作希望強化自然碳匯潛能,促進綠色商機,並增加農友及產業利益。 許多農友對相關課程感興趣且願意參與,期待未來推動內容,持續關注臺灣碳權交易所的資訊。

點此看全文 >
發布日期:2024/2/23   發布平臺:MINING.COM

AI to help determine best carbon capture material

US researchers use AI to accelerate identifying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aterials (MOFs) for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By employing generative AI, machine learning, and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they create over 120,000 new MOF candidates in 30 minutes. Supercomputers analyze candidates for stability and carbon capture capacity. This approach enhances MOF synthesis for efficient carbon capture.

點此看全文 >
發布日期:2024/2/25   發布平臺:自由時報

農業部4政策 拚2040農業淨零

台灣訂出2050年淨零轉型目標,農業部更提早十年力拚2040年達成農業淨零。目前,農業部投注10億元推動農業科技研究,主軸政策包含減量、增匯、循環、綠趨勢四大領域。 減量政策著重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如改變灌溉方式、調整禽畜飼料成分。增匯則包括森林固碳、土壤固碳、海草種植等。循環政策致力於實現農業零廢棄,例如利用農作物殘體進行能源回收。 綠趨勢則結合國家能源轉型目標,推廣太陽能應用、節能減碳貸款等。農業部將持續透過科技研究和多項補助措施推動淨零行動。

點此看全文 >
發布日期:2024/2/26   發布平臺:綠學院

買森林碳權等於漂綠?!其實更嚴重的問題是這個

儘管社會繁忙,人們對碳中和的關注不減。綠學院統計顯示,去年(2023)客人詢問中,很多人關心如何計算森林碳權以及是否有減碳效益。 文章著重探討森林碳權的核發和減碳效益,強調人類需全力利用減碳工具達到2050淨零排放目標。 然而,該文主張應更注重專業審議委員和查驗人員的碳權經驗,以提高審查的嚴謹性,同時呼籲其他利害關係人應成為具專業眼光的守護者,以確保碳權核發的公正和可靠。

點此看全文 >
發布日期:2024/2/26   發布平臺:經濟日報

杜拜COP28後,自然碳權暨生物信用額度創新解方論壇

永旭國際顧問公司與法國標準協會集團(AFNOR GROUP)•貝爾國際檢驗認證集團合作,於台北舉辦全台首場「自然碳權暨生物信用額度創新解方論壇」。 論壇邀請了經濟部主任秘書楊志清、臺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林裕彬等擔任Keynote演講,共同探討自然碳權與生物信用額度在生態保護和淨零碳排方面的創新應用。 臺大實驗林管理處處長蔡明哲分享了臺灣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強調「Biocredit Taiwan」淨零碳排解方案是有效的碳排抵減方案。 與會者包括企業家、專家學者,就自然碳權、生物信用額度等議題進行深入討論,為推動臺灣企業護山林提供具體方案。

點此看全文 >
發布日期:2024/2/26   發布平臺:中國時報

國發會審議通過 農田水利計畫至117年減碳15%

國發會通過農業部「農田水利跨域整合永續發展計畫(114至117年度)」,總經費212億元,旨在提升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並於117年前預計達成15%的碳排減量目標。 該計畫將以「把水留住,灌溉大地」為願景,透過五項策略,包括蓄豐濟枯、引水廣佈、智慧灌溉、取清防污及永續共好,推動跨域整合計畫,提升農業永續發展。 計畫重點在於強化氣候變遷調適能力、確保灌溉用水品質及穩定、降低碳排放量等,並採用自然解決方案(NbS)如重力供水、精準灌溉等,以維護農業生產與自然生態。

點此看全文 >
發布日期:2024/2/27   發布平臺:人間福報

水試所投入海草床修復保育 盼有助於抵換碳匯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積極投入海草床修復與保育,成功在澎湖通梁淺坪海域種植60平方公尺的海草,並在111年助澎湖縣政府設立台灣首個復育海草的保護區。 為慶祝世界海草日,水試所將於3月1日辦理相關活動,呼籲對海草床保育的重要性。全球海草數量持續減少,聯合國將其納入生物多樣性框架,並訂立3月1日為世界海草日。 水試所將與中信金控合作推動海草復育及推廣,並與國立海洋大學及高雄科技大學合作研究海草床的效益,鼓勵社區參與,期望達到復育海草床、提高生物多樣性、增加漁業資源,甚至達到抵換碳匯的目的。

點此看全文 >
發布日期:2024/2/27   發布平臺:科技網

國研院海洋中心與東華大學共享研究資源 投入研究「藍碳」

國科會旗下國研院海洋中心與東華大學環海院於2月23日簽署合作協議,共享研究設施及實驗分析能力,合作建立評估珊瑚礁、海草等物種逆境生理指標, 提升「藍碳」生態系監測及基線資料與方法學。國研院海洋中心負責關鍵研究設施建構,透過實驗數據比對和儀器校正,確保實驗室數據品質。 東華大學環海院在東台灣環境進行海洋生態和地質研究,強調跨領域科學和社經整合。雙方合作將參與「藍碳」生態系監測,建立方法學及復育策略, 提升海洋科學研究深度和廣度。合作旨在成為海洋研究的堅強支持,促進科研場域的永續發展。

點此看全文 >
發布日期:2024/2/28   發布平臺:明日科學

研究表明,地震對「森林恢復力」的影響可持續數十年

一項刊登於《自然地球科學》的研究指出,地震對森林的恢復影響深遠,可能需數十年時間。研究以樹木年輪氣候學探索,結合樹環數據和地震事件,發現地震造成的裂縫增進了土壤透水性,影響了降雨對森林的供水與養分。 北美西部、蒙古高原等地區森林對地震後降雨反應較為正面,但在西藏高原等地區,地震對降雨模式的負面影響導致森林恢復彈性下降。研究結果強調了了解地震後森林恢復的重要性,以應對氣候變化挑戰和碳匯的保護。

點此看全文 >
發布日期:2024/2/28   發布平臺:SMART AGRI編集部

水田の中干し期間延長によるJ-クレジット創出を解説する「稲作コンソーシアムセミナー」がオンライン開催

Green Carbon株式会社は、水田農家向けに、水田の中干し期間延長によるJ-クレジット創出方法を解説する無料の「稲作コンソーシアムセミナー」をオンラインで開催する。 このセミナーでは、水田農家に向けて、J-クレジットの認証取得から販売までをサポートするGreen Carbonの取り組みや、中干し期間延長の方法論が新たに承認されたこと、および申請書作成や手続きの手間が課題となっている現状を解説する。 対象は水稲栽培を行う水田農家で、申込条件は水田作付け総面積が50ha以上であること。開催日は2024年3月6日と3月8日で、詳細は申込URLから確認可能。

點此看全文 >
發布日期:2024/2/29   發布平臺: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

農民激烈抗爭下 歐洲議會通過首部《自然復育法》

在歐洲農民和右翼政黨的壓力下,歐洲議會以329票支持、275票反對通過《自然復育法》。 這項法案旨在2030年前復育20%的歐盟陸地和海域、2050年復育所有生態系統。雖然內容經過幾輪協商後有所減弱,但法案包含復育棲地、增加抗氣候變遷能力、提高生物多樣性、減少農藥使用等。農民對土地復育和農藥使用有所反對,近期在法國、德國、西班牙等地舉行多次抗議。 法案修正後仍獲環團支持,期待盡速通過,並表示這是歐洲為地球永續而努力的承諾。法案預計在3月或4月討論,隨後需歐盟公報發布20天後正式生效。

點此看全文 >
發布日期:2024/3/1   發布平臺:民報

2024世界海草日澎湖宣言 擁抱藍碳台灣不缺席

3月1日是世界海草日,農業部水產試驗所首次舉辦「2024第二屆世界海草日-澎湖宣言」活動,旨在推動海草復育與保育,提升對海草生態系統的認識和保護意識。 全球海草數量持續減少,已流失30%,而海草生態系統於2020年被列入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和生物多樣性公約,並訂立3月1日為世界海草日。 水試所與中信金控合作,推動海草復育及推廣,並與國立海洋大學及高雄科技大學合作,研究海草床增匯效益,期望透過社區參與,達成復育海草床、提高生物多樣性、增裕漁業資源、抵換碳匯的目標。

點此看全文 >
發布日期:2024/3/1   發布平臺:SCIENTIFIC AMERICAN

The False Promise of Carbon Capture as a Climate Solution

Fossil fuel companies use captured CO2 to extract more fuels, increasing atmospheric CO2. Transition away from fossil fuels hindered by unabated fossil fuel use relying on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Challenges include fluid migration and site characterization delays. Most U.S. CCS projects focus on enhanced oil recovery, perpetuating fossil fuel use. Expensive and uncertain efficacy make CCS a risky climate solution, detracting from urgent renewable energy investments.

點此看全文 >
發布日期:2024/3/1   發布平臺:中央社

世界海草日澎湖宣言 投入海草復育增裕漁源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在世界海草日宣布澎湖宣言,強調合作維護海草床以保持海洋生態平衡。 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與中信金控合作,在水試所長張錦宜見證下簽署海草床復育合作意向書。 自10年前在澎湖通梁淺坪海域移植海草60平方公尺起,現已增至3000平方公尺,增裕漁業資源。張錦宜指出,澎湖中心已展開海草復育工作43年,並計劃在各島嶼海域進行更廣泛的復育, 以及改進復育技術。海草是重要的海洋植物,提供海洋生物棲息環境,與漁業資源密切相關。在世界海草日活動中,邀請專家授課並舉辦復育和放流活動以增進公眾對海草保護的認識。

點此看全文 >
發布日期:2024/3/1   發布平臺:yahoojp

環境負荷低減「見える化」 農産物などにラベル表示 農水省

農林水産省がコメや野菜などに環境負荷低減や生物多様性保全の貢献を示すラベルの本格運用を開始。商品パッケージやポスターに掲示し、消費者の意識向上を図り、持続可能な食料システムを構築。 23品目を対象に、生産者の温室効果ガス削減率に応じて1~3の等級が星で表示される。コメでは生物多様性保全に貢献する場合、追加情報も提供。生産者の努力を伝え、消費者の選択につなげる。

點此看全文 >
發布日期:2024/3/3   發布平臺:自由時報

智慧感測 虎尾花農跟上淨零碳排

虎尾科技大學致力於協助當地農民適應淨零碳排的國際趨勢,透過人才培力和智慧感測系統協助農民了解氣候變遷和碳稅趨勢,改善農業形象。他們與產、官、學合作,舉辦講座、輔導農業碳盤查,強化永續發展應變能力。 專家指出,未來各國將對碳排放進行規範,台灣農業需做好準備,提高年輕人返鄉從事農業的吸引力。年輕農民認為應早日了解碳排放議題,利用智慧管理系統減輕農業負擔。老農則認為應由年輕世代學習相關議題,再讓長輩跟上腳步。

點此看全文 >
發布日期:2024/3/4   發布平臺:成大新聞中心

成大自然碳匯與永續健康研究團隊 為 2050 淨零碳排挑戰貢獻重要參考數據

國立成功大學自然碳匯與永續健康研究團隊於台灣燈會展出研究成果,展示以當代科技計算自然環境的二氧化碳吸存量。團隊利用校園為實驗場域,發展出計算碳吸存量的方法,並研究環境與健康的關聯。他們成功發展出校園綠地碳吸存估計演算法「CASA+UAV」,計算出成大校園綠地的碳吸存總量約為27.1公噸。團隊還評估了成大校園木構造建築物的碳吸存總量約為388.3公噸。 此外,團隊進行了氣候變遷、熱傷害與碳匯健康識能的調查,希望能提高民眾對環境和個人健康的關注。展覽地點為大台南會展中心南廣場,展出時間為即日起至3月5日。

點此看全文 >
發布日期:2024/3/4   發布平臺:中央社

碳交所攜手非洲友邦史瓦帝尼 共同面對氣候行動

史瓦帝尼證券交易所(ESE)與碳交所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旨在建立台灣與史瓦帝尼的雙邊碳權市場連結,並加強兩國關係。 合作初期將提供碳權相關資訊和技能分享,未來可能擴展至人才培訓和業務交流。史瓦帝尼以自然資源和農業見長,在碳權市場中扮演關鍵角色。 MOU的簽署被視為應對氣候變遷的重要一步。未來可能將史瓦帝尼的碳權轉移到台灣上架交易,尤其是以綠碳和黃碳為主的自然碳匯。該合作有助於台灣擴展國際合作,並加速應對氣候變遷的行動。

點此看全文 >
發布日期:2024/3/4   發布平臺:環境資訊中心

最高碳庫卻也最脆弱 台灣冷杉林固碳效果驚人、保育具重要意義

台灣高海拔的冷杉林在永久樣區長期監測中顯示出優越的固碳效果,每公頃的生物量超過700公噸,優於美國猶他州和加州的冷杉林樣區。然而,氣候變遷威脅下,台灣冷杉林也面臨生存挑戰。模擬預測顯示,冷杉屬植物在本世紀末可能僅存不到一半的面積。 台灣冷杉林樣區的研究發現,雖然固碳效果優越,但火災等自然災害仍可能導致碳釋放。對於氣候變遷的應對,冷杉林僅能透過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形式遷移。 研究強調持續監測、管理和保育是冷杉林在變化的世界中生存的重要措施。

點此看全文 >
發布日期:2024/3/5   發布平臺:ESG今周刊

台灣旱災缺水危機,不僅衝擊半導體產業,更危害森林碳匯!碳吸存恐淪為碳排放?

台灣近年遭受極端氣候變化,引發史上最嚴重乾旱,尤其高山河川流急難儲水,使水庫水位驚人下降。中央研究院、國立中興大學、美國猶他州立大學合作研究發現, 乾旱不僅衝擊台灣半導體產業,更危害了森林的碳匯能力。研究透過現地觀測、衛星觀測、林火紀錄等多方面探討,發現乾旱使得森林生態系統在碳吸存方面受損, 導致短期內森林釋放超過吸收的二氧化碳,同時增加森林大火發生機率,進一步影響碳匯。 研究呼籲政府制訂森林管理和氣候暖化減緩策略,強調面對極端氣候變化,需採取適應措施,以維護生態平衡。

點此看全文 >
發布日期:2024/3/5   發布平臺:gasworld

Valero joins Summit Carbon Solutions CCS project

Valero joins Summit Carbon Solutions' carbon capture project, adding 1.1 billion gallons of ethanol annually and capturing 2.1 million metric tonnes of CO2. Summit aims to sequester 16 million metric tonnes of CO2 yearly from 57 ethanol facilities, reducing carbon intensity. Ethanol supports 360,000 jobs and contributes $45bn to the US GDP.

點此看全文 >
發布日期:2024/3/5   發布平臺:工商時報

台大生農學院攜手英國標準協會 合作推動「農業低碳」轉型

台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與英國標準協會集團私人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BSI)簽署合作備忘錄,旨在推動農業低碳及碳匯等領域的國際標準。雙方將協助農業部及台灣建立農業碳管理資料庫,並提供方法學、標準與認證,促進國內農業產業提升碳管理水準,實現淨零轉型目標。台大成立「農業零碳技術與管理創新研究中心」, 旨在發展零碳農業生產模式並培養相關人才。此合作有助於台灣邁向領導世界農業負碳產業的目標。BSI作為國際標準機構,將與台灣合作,推動全球普遍採用的標準,助力企業組織實現淨零與碳中和目標。

點此看全文 >
發布日期:2024/3/5   發布平臺:中央社

研究:巴西可透過土地利用找解方 實現淨零目標

一項發表在《全球變遷生物學》的研究指出,若巴西投資自然解決方案,透過保護、恢復、可持續管理土地利用等措施,可達成淨零排放目標。 研究強調自然解方可優化基礎設施、解決多元問題,特別在土地利用及林業部門,有助於實現巴西的短期和長期淨零目標。研究指出,預計到2050年,透過消除森林砍伐和植被恢復,可減少高達80%的污染氣體排放。 然而,研究警告巴西需更積極採取行動,修改短期目標以符合2050年淨零排放承諾,同時提出長期凈零排放的詳細計畫。研究主張這樣的自然解方不僅有助於減排,更能促進經濟發展、糧食主權和糧食安全。

點此看全文 >
※ 注意事項:

1. 本新訊僅供綱要計畫團體成員內閱,嚴禁外洩至其他平台。
2. 如需轉發本新訊相關新聞,請依據來源平台之授權說明為準,切勿違反原始訊息之版權及使用條款。
3. 轉貼時請務必保留訊息完整性,不得做出任何刪減、修改或篡改。
4. 請確保轉發訊息的真實性及可信度,避免散播不實訊息或造成誤解。
5. 請尊重訊息原始發布者的意願,不得進行未經授權的商業性轉發或利用。
6. 如內容有誤植或連結失效等問題,敬請來信通知 d34696@tier.org.tw 楊小姐。

台灣經濟研究院 - 自然碳匯推動小組 感謝您的配合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