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匯新知電子報 - 自然碳匯推動小組
2024/6/24 雙周報第八期
各位先進好, 因應執行農業部「淨零排放-研發農業部門增匯技術及其誘因機制」前瞻計畫(以下稱本計畫)辦理新知共享, 提升執行團隊間對於國內外自然碳匯方法技術、增匯技術、碳權認證交易、淨零政策等即時新聞資訊隨時掌握,以EDM電子報的形式辦理。
重點議題彙整
擁抱自然碳匯,共創永續未來:企業永續報告書的實踐
2024/6/19 彙編
探討企業永續發展與自然碳匯戰略的重要性。企業應評估業務活動對自然的依賴和影響,分析風險與機會,並制定應對策略。透過投資生態保育與復育專案,企業可以實踐永續發展,提升形象並促進生態永續。全球企業如雀巢和蘋果已展開相應行動,對自然碳匯的價值和影響有深入研究。台灣企業也積極參與永續報告書編製,提高永續發展揭露品質。
點此看文章
當月摘譯文章

2022/12/19 - nature期刊

Carbon dioxide sink in the Arctic Ocean from cross-shelf transport of dense Barents Sea water (北冰洋二氧化碳因密集的巴倫支海水跨陸棚運輸而沉降)

為了將全球暖化控制在攝氏 1.5 度以下,海藻被認為是一種有潛力的氣候修復工具,因其大規模養殖有助於吸收碳。然而,這種方法存在缺陷,因為海藻被用作食物、飼料或其他替代應用,使得其中的碳被快速地重新進入碳循環,而不形成長期的碳匯。因此,將養殖海藻轉移到深海以實現碳移除的激進建議需要更多評估,考慮到可行性、經濟性、生態影響和資源利用的道德問題。儘管如此,海藻仍然可以通過取代具有較大碳足跡的食品、飼料或材料來減少整個食品系統的溫室氣體排放。然而,養殖海藻和野生海藻中碳的循環機制尚未完全瞭解,特別是與碳儲存相關的途徑和時間尺度。此外,海藻還可能通過減少反芻動物的腸道甲烷排放以及生物能源生產來進行脫碳。

點此看全文 >

2023/05/6 - agupubs.onlinelibrary

Mesoscale Eddies Enhance the Air-Sea CO2 Sink in the South Atlantic Ocean (中尺度渦流增強了南大西洋的碳匯)

全球海洋中的中小尺度渦流對海洋和大氣環境具有重要影響,例如在夏季時台灣東北部的黑潮和西部季節外海渦流。了解這些渦流對海氣二氧化碳通量的長期影響對海洋碳匯可能至關重要。這項研究利用觀測數據和拉格朗日追蹤法估算了南大西洋地區 67 個長壽中尺度渦旋在 16 年期間的海洋二氧化碳通量。厄加勒斯逆洋流的反氣旋渦流和本格拉上升流的氣旋渦流在其生命週期中都促進了二氧化碳下沉。雖然反氣旋渦流的二氧化碳淨匯呈指數下降趨勢,而氣旋渦流則呈線性增加趨勢,但總體效應使南大西洋的二氧化碳沉降量顯著增加了0.08 Tg C ± 0.04%。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僅考慮了全球渦流的一小部分,且渦流活動正在增加。長壽渦流佔全球海洋渦流的0.4%,因此實際所有渦流對全球碳匯量可能更高。

點此看全文 >

焦點新聞
近期新聞資訊 (6/5~6/20)

綜合2024/6/20 - 聯合報

賴總統在就職滿月記者會宣布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由總統擔任召集人,每三個月開會一次,顯示新政府應對氣候變遷的決心。儘管此舉有利,但若依賴個人決策而非法治,恐不利長期政策推動。氣候變遷法已有相關規範,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負責協調氣候事務,對策委員會若無法兼顧細節與法治落實,恐重蹈覆轍,成為空談機構。

點此看全文 >

綜合 2024/6/19 - 自由時報

協調淨零業務統一窗口 環境部「綠色戰略辦公室」明揭牌

淨零排放是我國重要氣候目標,環境部明天將揭牌成立「綠色戰略辦公室」,未來將整合環境部內的淨零及氣候變遷等各項工作,並規劃作為未來對外協調淨零相關業務的統一窗口。

環境部長彭啓明在臉書上透露,綠色戰略辦公室目標在有效運用國家資源,解決目前實質減碳量與淨零路徑的差距。

點此看全文 >

綜合 2024/6/19 - 聯合報

企業種樹換碳權 環境部坦言歹賺

近年企業為爭取碳權瘋狂搶種樹,但實際要取得碳權並非易事,除要符合三條件外,還要透過適用的方法學申請、執行,才有可能取得。環境部坦言,種樹取得碳權耗時又耗成本,「不如更換LED燈泡節電快速」,但能優化ESG報告,也可固碳、協助森林經營,仍鼓勵民間企業多種樹。

點此看全文 >

綜合土壤 2024/6/18 - 農傳媒

減緩極端氣候 土壤碳匯對「碳中和」扮演重要角色/楊秋忠

2023年全球氣溫創1850年以來最高紀錄,氣溫較20世紀平均高1.18度。主要原因是工業革命後,地球碳循環失衡,導致溫室氣體增加。要解決全球變暖,需實現碳中和,方法包括減少碳排放、碳捕捉與封存及增加自然碳匯。特別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能有效抵銷碳排放,助力實現碳中和,減緩氣候變遷並促進農業永續發展。

點此看全文 >

綜合 2024/6/18 - 台灣英文新聞

加州大學化學系教授獲唐獎永續發展獎,網狀化學捕獲、濃縮氫氣、甲烷、二氧化碳和水

2024年唐獎永續發展獎授予美國化學家歐瑪·雅吉教授,以表彰他在金屬有機框架(MOFs)和其他超多孔框架方面的創新工作,這些材料可應用於碳捕捉、氫氣和甲烷儲存及從沙漠空氣中收集水。雅吉教授的研究革新了化學和材料科學,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變革性解決方案。通過這些框架材料,他能有效捕獲並處理空氣中的氫氣、甲烷、二氧化碳和水,為能源、環境和水資源問題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

點此看全文 >

綜合 2024/6/12 - 中央社

碳交所6/13推出藍碳專案1萬噸 6月底再推綠碳專案

台灣碳權交易所將於6月13日推出首個Verra碳權專案「緬甸紅樹林藍碳專案」,提供1萬噸碳權。該專案獲得BeZero Carbon AA評級,具有高固碳效益和多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交易所計劃6月底再推出綠碳專案,助力企業實現淨零轉型。會員可於平台查詢及購買相關碳權。

點此看全文 >

綜合 2024/6/5 - 中央社

研究:為實現氣候目標 2050年碳捕捉量需增3倍

研究顯示,到2050年,每年需要從大氣中移除70至90億噸二氧化碳,才能控制全球暖化升幅在攝氏2度以下。目前99%的碳移除來源是造林,但擴大森林面積會占用糧食和燃料種植地。新技術擴展存在不確定性,且目前碳捕捉量不到0.1%。專家呼籲各國制定政策推動碳移除產業,同時強調減少排放仍是最重要策略。

點此看全文 >

土壤2024/6/19 - azomining

以NASA衛星影像研究中國煤礦場復育對植物固碳量之動態影響

本研究在澳洲和中國研究人員合作下,探討大規模露天煤礦開採及後續復育對植被碳固定的動態影響。利用包括美國NASA衛星影像和全球淨初級生產力 (NPP)等的遙感資料,分析 20 年來植物固碳的變化。研究顯示復育活動有效減少碳固定損失,促進礦區植被恢復,年平均碳固定量為596.04 g CO2 m-2 a-1,呈現逐年增加趨勢。研究還分析了133個露天礦的植被碳固定變化空間分佈,指出不同方向的礦區復育成效不同,強調了在礦業影響區域評估碳固定動態的重要性及永續土地管理實踐的必要性。

點此看全文 >

土壤 2024/6/17 - technologynetworks

Soil Creatures Unlock Earth's Carbon Vault

研究發現,多種土壤動物的生活策略顯著影響土壤中易動和穩定有機物的形成,對碳儲存、養分保存及食物供應等土壤管理具有潛在影響。捷克科學院、德國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iDiv)、萊比錫大學及森堡自然研究協會的國際研究團隊基於180多篇科學文獻,探討土壤動物如何影響土壤有機物穩定性,指出研究缺口並提出未來研究方向。他們強調,需要跨學科的協調研究,結合同位素、微生物及分子方法,以更有效地管理土壤碳循環。

點此看全文 >

土壤 2024/6/9 - 農業科技決策平臺

創新土壤健康評估方法-Biofunctool®,幫助農業生態轉型發展

法國國際農業發展研究中心於2018年開發了Biofunctool®,一種利用土壤生物活性評估土壤健康的低技術、低成本方法。該方法包含九項測試,生成土壤結構、碳動力學和養分循環三種指標,適用於比較不同耕作方式或監測變化。2023年,Biofunctool®成為歐盟首個土壤監測方法之一。為簡化使用,研究團隊開發了自動化系統和行動應用程式,預計2024年發布,促進農業生態轉型與發展。

點此看全文 >

森林 2024/6/18 - wsj.com

Turning Brazilian Farmland Back Into Forest Gains Some Traction

巴西正在推動將部分農田恢復成森林,這一措施逐漸獲得支持。該計劃旨在通過重建生態系統來減少碳排放並改善生物多樣性,並通過經濟激勵吸引農民參與。這項舉措還有助於保護水資源並提升土地的可持續性。儘管面臨挑戰,這一行動被視為達成巴西氣候目標和保護亞馬遜雨林的重要步驟。

點此看全文 >

森林 2024/6/18- 農業部林試所

沙地植生復育技術嶄露頭角 生物肥料及土壤改良驅動成功造林

雲林縣麥寮鄉濁水溪出海口的沙地因乾旱和強風造成嚴重揚塵問題。林業試驗所透過添加微生物及土壤改良資材,改善植物生長環境,提升苗木成活率。研究顯示微生物肥料和土壤改良對植物生長有正面影響,雖尚未達顯著差異,但為復育工作提供寶貴數據。未來將持續觀察這些資材的長期效果,並探索其他創新技術,促進劣化地生態修復。

點此看全文 >

森林 2024/6/6 - 中廣新聞

原民禁伐保留地有望納碳匯 彭啟明承諾跨部會解決

環境部長彭啟明在立法院表示,將討論將原住民禁伐區納入碳匯計算,以促進原住民獲取碳權交易的公平性。現行法規下,國有地取得碳權困難,但考慮到原住民在氣候變遷中的重要角色,他將跨部會與原民會和農業部合作解決此問題。國民黨立委盧縣一關切此事,彭啟明承認現行法規下可行性低,但會努力尋找解決方案。目前,僅有經濟部水利署的南投植樹造林案通過碳匯註冊。

點此看全文 >

森林 2024/6/6 - sciencedaily

Tropical forests adjust strategies to thrive even when soils are nutrient poor

Tropical forests store a third of the world's carbon in their wood and soils. However, their future as a carbon sink has been uncertain. Scientists have long wondered whether nutrient-poor tropical soils would limit the ability of mature and recovering forests to thrive. A study offers a hopeful response, suggesting that forests have flexible strategies that help them overcome the challenge of scarce nutrients.

點此看全文 >

海洋(含濕地) 2024/6/19- AL.com

Are oysters the key to stopping climate change? These coastal Alabama residents think so.

美國阿拉巴馬州海岸的居民認為,牡蠣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當地的剝殼機是一種養殖牡蠣的設備,可以使用氣泵在幾分鐘內將牡蠣從水中打撈出來,可減少所需的勞力。剝殼機是可移動的,這意味著它可以在需要時重新安置,並且可以擴大或縮小規模以增加生產的牡蠣數量。利用牡蠣礁來減少沿海侵蝕並吸收二氧化碳,並被XPRIZE評選為前50名碳捕捉計畫之一。當地天然屏障可以保護海岸線,增強生物多樣性,並通過過濾水質改善環境。參與者希望這一舉措能成為全球沿海地區應對氣候變化的模範。

點此看全文 >

海洋(含濕地) 2024/6/19 - mongabay

Storing carbon in the form of gas hydrates deep under water

印度研究人員正在探索將碳以氣體水合物形式儲存在孟加拉灣和印度洋深處的方法。這項技術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碳封存方式,有助於減緩氣候變化。研究顯示,這些海域擁有大量適合儲存碳的地質結構,但實施過程中的技術和環境挑戰仍需克服。這一進展對於印度達成減排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點此看全文 >

海洋(含濕地) 2024/6/17 - businesswire

英國第一家房地產公司資助加納沿海紅樹林造林計畫為當地創造200個就業機會

Terraformation的「種子到碳森林加速器」完成了首次碳信用銷售,Grosvenor的英國地產業務資助了加納Keta Lagoon的1500公頃紅樹林造林項目。該項目預計到2064年將封存超過100萬噸二氧化碳,創造近200個工作機會,並為350名社區成員提供培訓。Terraformation計劃通過此項目在全球恢復近25000公頃的森林,增強生物多樣性和當地經濟,同時助力氣候目標。

點此看全文 >

海洋(含濕地) 2024/6/17 -netnewsledger

Three Ways the Ocean Can Become a Carbon Removal Titan

IDTechEx的Eve Pope分析了海洋碳去除技術的潛力。每年,全球海洋吸收11-15 gigatonnes的CO2,是地球自然碳循環的一部分。新報告《碳排放去除(CDR)2024-2044:技術、參與者、碳信用市場和預測》探討了海洋碳去除方法,包括海洋鹼化增強、直接海洋捕獲和海藻下沉。這些技術如Vesta、Planetary和Vycarb開發的海洋鹼化增強,以及Captura和SeaO2的直接海洋捕獲,正面臨著技術驗證和規模化挑戰。海藻下沉技術則能幫助加勒比社區,但面臨地方法律和海洋生態破壞等挑戰。

點此看全文 >

海洋(含濕地) 2024/6/14 -德國之聲

海洋病毒可以用於碳捕獲嗎?

這篇文章探討了海洋中病毒的巨大數量及其對碳循環和生態系統的影響。海洋中每公升海水可能含有高達100億個病毒,它們主要感染微生物,如細菌和浮游植物,而非人類或其他大型生物。研究發現,這些病毒能夠影響生物碳泵,促進或阻礙碳的固定和沉積。雖然一些科學家正探索使用病毒來調節海洋微生物社區以增加碳捕獲的可能性,但這種方法還處於早期階段,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評估其潛在風險及環境影響。

點此看全文 >

海洋(含濕地) 2024/6/12 - mongabay

更好地計算泥炭和紅樹林碳,以幫助印尼的氣候政策

印尼研究人員指出,印尼在泥炭地和紅樹林的碳排放計算存在不足,影響了國家達成減排目標。這些生態系統存儲大量碳,卻未被充分研究,導致測量不精確。研究建議改進現有溫室氣體核算系統,包括考慮排水與未排水泥炭地的碳差異,並改進紅樹林數據一致性,以支持印尼2030年森林成為凈碳池的目標。这些改進將有助於增強減排政策的透明度與效果,並支持印尼在國際上的氣候承諾。

點此看全文 >

海洋(含濕地) 2024/6/10 - 農業科技決策平台

【綠趨勢】良好的漁業管理就是良好的碳管理

海洋作為地球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碳儲存庫,其生物幫浦(biological pump)和海洋生物在碳循環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然而,氣候變遷和過度捕撈正對生物幫浦的正常運作和海洋固碳能力產生影響。因此,有必要建立有效的漁業管理制度,以防止產能過剩、過度捕撈和生態系統的破壞。這包括設定參考點以評估資源狀態、讓利害關係人參與、將經濟和社會因素納入長期計劃,並取消有害漁業補貼以減少對環境影響較大的捕撈方式及漁船燃油使用,進而達成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的目標。

點此看全文 >

FFTC智慧淨零農糧體系電子報
上期精選內容

※ 注意事項:

1. 本新訊僅供綱要計畫團體成員內閱,嚴禁外洩至其他平台。

2. 如需轉發本新訊相關新聞,請依據來源平台授權說明為準,勿違反原始訊息之版權及使用條款。

3. 轉貼時請務必保留訊息完整性,不得做出任何刪減、修改或篡改。

4. 請確保轉發訊息的真實性及可信度,避免散播不實訊息或造成誤解。

5. 請尊重訊息原始發布者的意願,不得進行未經授權的商業性轉發或利用。

6. 如內容有誤植或連結失效等問題,敬請來信通知 d34696@tier.org.tw 楊小姐。

7.為了避免漏接任何新訊,您可以將 service@netzerotier.org.tw增添至通訊錄或白名單。



台灣經濟研究院 - 自然碳匯推動小組 感謝您的配合與理解!

※本郵件經系統自動發送,請勿直接回覆。

${UN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