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匯新知電子報 - 自然碳匯推動小組
2024/9/30 雙周報第十五期
各位先進好, 因應執行農業部「淨零排放-研發農業部門增匯技術及其誘因機制」前瞻計畫(以下稱本計畫)辦理新知共享, 提升執行團隊間對於國內外自然碳匯方法技術、增匯技術、碳權認證交易、淨零政策等即時新聞資訊隨時掌握,以EDM電子報的形式辦理。
重點議題彙整
以文獻計量學分析全球生態補償研究趨勢
2024/9/2 彙編
透過文獻計量學分析全球生態補償研究趨勢,探討生態補償在維護生態系統可持續性中的重要性。隨著環境問題加劇,各國政府逐漸採用生態補償政策,研究重點集中於補償的對象、方式及金額等核心問題。文獻分析顯示,生態補償涉及多方利益相關者,並強調生物多樣性保護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為未來研究提供了方向。
點此看文章
本期摘譯文章
焦點新聞
近期新聞資訊 (9/11~9/24)

綜合2024/9/24 - NASA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Bill Nelson強調NASA氣候數據的重要性,幫助全球了解氣候變遷並採取行動。NASA超過60年的觀測資料,透過數十顆衛星與儀器,提供了人類大部分的氣候知識,並呼籲即刻應對氣候危機。

點此看全文 >

綜合 2024/9/24 - World Economic Forum

SDIM24:世界經濟論壇對氣候、自然和能源的全面報導

世界經濟論壇於9月23-27日舉行可持續發展影響會議,聚焦氣候變遷、能源轉型等議題。該會議與聯合國大會及紐約氣候週同時舉行,強調全球領袖需在選舉及地緣政治干擾下,推動氣候目標。討論包括去碳化創新、污染治理與企業慈善對自然保護的作用等。

點此看全文 >

綜合 2024/9/23 - WBCSD

金融機構關於為何以及如何將毀林納入財務揭露的新指南

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WBCSD)於2024年9月23日發布新指導,幫助金融機構將森林砍伐納入氣候和自然相關的財務揭露中。這份名為《金融機構森林砍伐揭露指南》的文件提供四個步驟,以應對與森林砍伐相關的物質風險,並協助金融機構達成淨零目標。森林砍伐與土地使用變更負責全球30%的生物多樣性損失及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來源。這些步驟將促進金融機構制定全面的揭露計劃及管理風險。

點此看全文 >

綜合 2024/9/23 - 路透社

評論:如果不優先考慮自然融資,淨零氣候方程式就無法實現

目前,森林、草原和土壤儲存的碳量超過已知石油、天然氣和煤的兩倍,但不當的土地使用將這些碳匯轉變為主要碳排放源。全球26%的碳排放來自農林業等活動。為達成2030年停止砍伐森林的目標,資金需求需從每年2000億美元增加至5420億美元。巴西等發展中國家擁有巨大投資機會,透過可持續農業和生態轉型可促進經濟增長、改善食品安全,同時降低碳排放。

點此看全文 >

綜合2024/9/23 - MIT Technology Review

應對氣候變遷影響,300名美國企業領導者如何因應氣候風險?

氣候變遷促使全球大量公共與私人投資,以減緩其影響並適應其衝擊。在美國,2022年通過的《通貨膨脹削減法案》成為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氣候相關投資。儘管綠色產業帶來成長機會,但調查顯示,62%的企業高管認為其基礎設施暴露於氣候風險,75%考慮過因氣候風險搬遷。許多企業已經遭受氣候變遷影響,且81%認為氣候規劃重要,但只有62%有具體的適應計劃。

點此看全文 >

綜合2024/9/18 - 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發布:生物多樣性與發展融資 (2015-2022)報告

本報告分析2015-2022年發展金融中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資金流向,涵蓋雙邊和多邊金融機構、私人金融及慈善機構,數據來源包括OECD與TOSSD,旨在幫助利益相關者推動《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並追蹤發展融資對其在資源調動Target 19上的貢獻。全球各方投入生物多樣性保育融資總額持續增長且多元,性別平等和原住民參與度的重視程度有所提高。但仍現況依然嚴峻如:距離設定的2025年目標仍有差距、資金分配不均、氣候變化加劇保育困難。仍需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優化資源配置,並探索創新的融資機制。

點此看全文 >

土壤2024/9/24 - omgeving.vlaanderen.be

荷蘭全國土壤監測網新發布第3年報告:土壤碳儲存仍有大幅增加的空間

環境部與INBO(自然與森林研究所)和ILVO(農業、漁業和食品研究所)一起,50年來首次測量了所有土地利用形式的土壤碳含量。這令人驚訝地的是,草原、森林、自然和人類佔用的未鋪砌土地每公頃儲存的碳量沒有差異,只有耕地每公頃儲存的碳較少。另外,田地的面積占全國大多數土地,這意味著田地含有最大的碳儲量。所有形式的土地利用都可用於儲存碳,土壤碳儲量在全球暖化中發揮重要作用。土壤碳監測網第三年工作報告指出良好的土地利用和管理,土壤和樹木可以保留更多的二氧化碳,從而消除大氣中的溫室氣體。

點此看全文 >

土壤 2024/9/19 - prtimes.jp

日本飲料大廠研究生物炭對大麥田影響,有望申請J-credit

麒麟控股與栃木縣農業總合研究中心及早稻田大學共同展開新研究,計劃從2024年10月起測試在大麥試驗田中施用生物炭的效果,目標包括提升土壤生物多樣性、減緩氣候變遷及實現碳中和。研究還計劃申請J-信用制度認證,積累生物炭應用的技術知識,期望未來擴展至大麥種植農戶,推動環境再生型農業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點此看全文 >

土壤 2024/9/18 - Open Access

澳洲土壤敲響警鐘:全球暖化加速土壤退化惡性循環

澳大利亞土壤警告人類,儲存的碳量超過大氣,但氣候變遷威脅其穩定性。研究預測,未來二十年,土壤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可達3000萬至1億噸,將影響農業生計及生態系統。轉向再生農業可提升土壤健康和碳儲存,部分農民已透過碳信用獲得成功。全球需重視土壤保護,以應對2050年將近100億人口帶來的挑戰,將土壤健康置於優先議程至關重要。

點此看全文 >

土壤森林海洋(含濕地) 2024/9/18 - prtimes.jp

銀行與GreenCarbon形成金融業與農業的跨域聯盟,將獲農林業領域之碳信用

日本銀行與Green Carbon達成資本業務提攜,旨在共同創造森林與農業領域的碳信用。透過延長水田中干期間及推動植林和生物炭項目等方式,雙方加速實現碳中和目標。此合作將在國內外推廣碳減排項目,並支援區域性問題解決,促進永續發展。

點此看全文 >

土壤 2024/9/17 - sciencedaily

土壤足跡:作物對土壤侵蝕影響的簡單指標

科爾多瓦大學研究團隊提出「土壤足跡」概念,用於計算和比較不同作物對土壤侵蝕的影響,旨在提高對此問題的關注,並推動永續農業。研究顯示,西班牙侵蝕最嚴重的作物為橄欖樹,其次是櫻桃和小麥。團隊建議透過植被覆蓋等方法減少侵蝕,鼓勵消費者支持不侵蝕土壤的產品,以推動更可持續的農業模式。

點此看全文 >

森林2024/9/24 - BBC

蘇格蘭水公司和當地林主一起恢復原始棲地,確保供水並捕捉碳

蘇格蘭洛赫凱特林(Loch Katrine)周邊的景觀修復計劃已獲批准,將恢復4600公頃的原生森林、泥炭地和荒地。此項目預計在60年內捕獲100萬噸碳,並確保四分之一蘇格蘭人口的水源供應。計劃包括植樹、移除入侵物種、利用高地牛放牧等,以提升水質及生態系統。改善泥炭地和森林棲息地預期將促進當地野生動植物多樣性,並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支持。

點此看全文 >

森林2024/9/18- World Economic Forum

森林保護是保護日本地下水的關鍵

日本儘管水源穩定,但工業抽取與森林退化及氣候變遷影響地下水位。健康森林對地下水補充至關重要。有效的水源保護需公私部門及社區合作,且日本已展開多項成功專案。管理健康的森林可以保護地下水,有助於預防洪水並正確過濾雨水。它還提供多種其他好處,包括恢復生物多樣性和吸收二氧化碳。

點此看全文 >

森林2024/7/31 - newscientist

鬱金香樹的結構介於硬木和軟木之間的“中材”,其纖維最適合碳封存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樹木類型——中木(midwood),以北美的鬱金香樹為代表,其特殊的木質結構使其在吸收二氧化碳方面表現優異,成為應對氣候變遷的潛在關鍵。黃花木蘭的宏纖維結構介於軟木和硬木之間,能有效封存碳,並有望在城市綠化和造林中發揮重要作用,為減緩氣候變遷提供新的思路。

點此看全文 >

森林 2024/9/12 - mongabay

最清晰的亞馬遜碳密度圖揭示最需要保護的區域。

一項結合機器學習模型與衛星數據的研究顯示,亞馬遜雨林的地上碳儲量達568億公噸,超過2023年人類排放量的1.5倍。該研究提供了亞馬遜碳密度的高精度地圖,顯示碳儲量最高的區域位於秘魯南部和巴西西部等地。儘管面臨高森林砍伐,亞馬遜仍是碳匯,對全球氣溫控制至關重要。這些發現可幫助政策制定者和保育者制定更有效的保護策略。

點此看全文 >

海洋(含濕地) 2024/9/19- The Conversation

英國新藍碳地圖賦予海底淤泥新含義

海洋生態系統如海藻和海草可儲存大量碳。英國海床的前10公分可存儲2.44億噸有機碳,這是森林的三倍。這些生態系統在受保護時可自然吸收碳,防止其釋放到大氣中。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藍碳成為保護海洋的關鍵策略,促使英國制定藍碳地圖,以確定應優先保護的區域。各國也正積極考慮加強對海洋生態系統、碳儲存的保護與管理。

點此看全文 >

海洋(含濕地) 2024/9/15 - researchsquare

印度中部濕地草本植物和土壤的碳儲量及生態系統評估

城市濕地作為自然緩衝區,能有效控制洪水、降低火災風險並調節當地氣候,減少極端天氣對社區的影響。研究顯示,濕地的碳儲存量對於評估其緩解氣候變遷的潛力至關重要。在印度中央邦的研究發現,近自然濕地的生物量為1.68 t ha⁻¹,而人造濕地則為0.83 t ha⁻¹。濕地的總碳儲存量介於16.34 t C ha⁻¹至23.28 t C ha⁻¹,顯示自然生態系統的碳儲存能力較強,需加強管理以提升其生態服務。

點此看全文 >

FFTC智慧淨零農糧體系電子報
上期熱門精選

※ 注意事項:

1. 本新訊僅供綱要計畫團體成員內閱,嚴禁外洩至其他平台。

2. 如需轉發本新訊相關新聞,請依據來源平台授權說明為準,勿違反原始訊息之版權及使用條款。

3. 轉貼時請務必保留訊息完整性,不得做出任何刪減、修改或篡改。

4. 請確保轉發訊息的真實性及可信度,避免散播不實訊息或造成誤解。

5. 請尊重訊息原始發布者的意願,不得進行未經授權的商業性轉發或利用。

6. 如內容有誤植或連結失效等問題,敬請來信通知 d34696@tier.org.tw 楊小姐。

7.為了避免漏接任何新訊,您可以將 service@netzerotier.org.tw增添至通訊錄或白名單。



台灣經濟研究院 - 自然碳匯推動小組 感謝您的配合與理解!

※本郵件經系統自動發送,請勿直接回覆。

${UNSUBSCRIBE}